李尔钢:《荆楚文库文献编(先秦至明)》的拼书原则
发布时间:2013-10-26 来源:荆楚文库 阅读次数:
《荆楚文库·文献编(先秦至明)》的拼书原则
李尔钢
(《荆楚文库》编辑部专家,崇文书局编审)
拼书,即将篇幅较小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旧籍原著拼合起来,作为《文库》的一本出版。
拼书,从本质上说是形式的要求:即在确定约35万字一本的形式下,将篇幅不足的原著加以拼合。但是,在主要照顾形式的情况下,我们也可以适当地照顾到内容的相近或相关。
1.最佳的情况,是将同一著者或相关著者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书归并到一本中,如汉代陆贾的《陆子、楚汉春秋》,汉代王氏父子的《王逸王延寿集》,晋代袁山松的《宜都记、宜都山川记》。
2.次佳的情况,是将不同著者的密切相关著作拼合到一本之中,如先秦屈原的《天问》和唐代柳宗元的《天对》及宋代杨万里的《天问天对解》拼合在一起;以及将南朝王韶之、鲍至、郭仲产三种不同的《南壅州记》拼合在一起。
3.再次的情况,是将虽不相关,但同类的著作拼合在一起,如将南朝郭仲产和宗测的《湘州记》《衡山记》合为一本,将宋张师正的《括异志》与元代周致中《异域志》合为一本,将《神农本草经》《传信适用方》《伤寒病总论》三种合为一本,将晋范汪等的《荆州记》、张方的《楚国先贤传》,和南朝宗懔的《荆楚岁时记》三种合为一本。
在这种情况下,需要考虑的往往有内容相近或时代相近的问题,一般说来,在拼合的时候应该以内容优先。但在内容不十分匹配的情况下,将时代相近的著作放在一起也是一种选择。例如唐代陆羽的《茶经》,从内容上与明代何彬然《茶约》拼在一起似最为合适,但《茶经》三卷,《茶约》一卷,拼在一起可能仍旧不够一本,且当中时隔近一千年;那么将《茶经》与晋戴凯之 《竹谱》放在一起如何?应该不是不可以。
拼书时如果可能,还可以适当考虑书名长短,语法结构及音节的匹配,如《湘州记、衡山记》《茶经、竹谱》《神农本草经、传信适用方、伤寒总病论》等等。
4.在实在没有相关相近内容的情况下,将完全无关的著作拼合到一本中也不是不可以,因为说到底,拼书只是形式的要求,是在确定约35万字一本的形式下,将篇幅不足的原著加以拼合;读者读书或查阅,也不会因为某两种书拼到一起就获得很大的方便。而收入《文库》的书,说到底,也还是有一个荆楚地域上的相关,虽然这种相关十分细微,几乎让人难以查觉。
当然,在作这样完全无关的有些无奈的拼合处理之前,还是应该极尽可能,将内容上有哪怕一点更紧密联系的著作拼在一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