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 >>  媒体报道

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:《荆楚文库》保质量育新人

发布时间:2019-04-01 来源:荆楚文库 阅读次数:

本报记者 汤广花

2019年《荆楚文库》编纂出版工作推进会近日在武汉召开。自2014年7月启动,《荆楚文库》经过两年的书目及装帧设计方案打磨,于2016年出版第一批图书。截至目前,共发稿和出书200册。

作为湖北文化建设的重要战略工程,《荆楚文库》的编纂出版得到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的高度重视。如何保证图书出版质量?据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邱菊生介绍,该集团组建专班,统筹协调各方力量,形成工作合力;同时,将文库出版任务纳入出版社的年度考核指标,与各出版社经营班子年度绩效挂钩,并安排精品出版专项资金,对文库的重点项目、繁难品种给予专项资助。

  好书“练”出好编辑

2014年,《荆楚文库》刚一启动,长江传媒旗下的湖北教育出版社就成立了《荆楚文库》工作领导小组,社长为组长,总编辑为副组长,分管副总编辑以及总编室、编辑部相关人员为成员,全面部署、层层推进。同时,该社在原古籍编辑部和《中华大典》编辑部基础上,抽调熟悉学术文化和古籍出版业务的骨干编辑成立《荆楚文库》编辑部,并招聘4名专职编辑和两名资深古籍校对。为了加强考核,鄂教社还将文库项目纳入年度工作要点和编辑部项目责任书中,作为年底编辑部综合效益考核的重要指标,完成年度目标的编辑将享有不低于社内同等人员的绩效奖励。

湖北人民出版社也由社长、总编辑牵头,将《荆楚文库》项目列为全社重点项目;通过编辑部门调整、新编辑招聘等,成立《荆楚文库》编辑部,负责文库图书出版。据了解,该编辑部内的编辑最低学历为硕士研究生。崇文书局主要承担《荆楚文库》“文献编”与“方志编”的相关出版任务,该社在项目资金、人员配置、分配制度、时间安排等方面给予支持,目前文史古籍编辑部的6名古籍编辑专职承担出版工作。

在邱菊生看来,目前从事《荆楚文库》编纂出版工作的古籍图书编校人才仍较为缺乏。他希望旗下各出版单位把文库编辑出版工作与人才培养相结合,一方面加强专业人才的引进;另一方面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对人才的引导和培养,发扬“传帮带”的优良传统,构建适合人才成长的考核管理机制,争取做到出一批好书,带一批好编辑。

  全国范围“觅”良方

为将《荆楚文库》打造成出版精品,鄂教社在做好“三审三校一读”的同时,结合工作实际,邀请资深出版专家结合书稿加工实例讲解编辑规范,提高编辑的质量意识;汇聚一批有丰富出版经验的专家担任终审专家,在申报选题、挑选底本、编纂整理等方面,请专家把脉。

崇文书局在《荆楚文库》“方志编”的编辑出版过程中,发现很多方志的底本存佚情况著录不清,底本效果如何没有经过实际调查,因而“方志编”启动时的底本目录只能作为大致的参考资料。在此情况下,该社派骨干古籍编辑前往安徽、浙江等地学习古籍影印经验,并安排专人与湖北省图书馆对接,及时妥善处理到稿的底本文件。排版方面,由于大部分排版人员缺乏影印古籍排版经验,该社编辑在全国范围内咨询方志的排版标准和要求,再对排版人员进行讲解培训,帮助其掌握影印排版的基本要求。

《荆楚文库》为古籍繁体出版,湖北人民出版社在校对方面特别严格,每本书校对次数不少于4次。有时书稿专业性太强,如《楚辞章句补注》《老子绎读 鬻子校理》等涉及古文字,编辑也会寻找社外专家审读稿件。责任编辑在审读稿件中,还会吸收最新研究成果,如《鬼谷子集校集注》《二程集》的相关研究性学术论文,对原书点校等失误多有匡正,编辑会在整理出版中将其吸收进去,提高图书质量。

https://www.chinaxwcb.com/info/55141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