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 >>  媒体报道

湖北日报:七易其稿,书目初定 1372种典籍纳入《荆楚文库》

发布时间:2015-12-18 来源:湖北日报 阅读次数:


      湖北日报讯 图为:《荆楚文库》装帧设计图。

   

      记者别鸣


      为集成荆楚文献,承先启后,嘉惠学林,我省于2014年4月决定编纂出版《荆楚文库》。当年7月18日,省委、省政府召开《荆楚文库》编纂出版工作启动大会,昭示这一堪称“湖北《四库全书》”的浩大文化工程的开局。
      一年多来,在章开沅、冯天瑜等著名学者组成的编纂出版委员会指导下,经过多位专家学者的广泛调研和爬梳整理,并反复征求省内外专家的意见,七易其稿,目前《荆楚文库》书目已经编出。
      昨日,《荆楚文库》工作委员会暨编纂出版委员会公开了《荆楚文库》书目,并对文库第一批拟出版的书目、文库装帧设计方案进行了审议。
      冯天瑜介绍,目前《荆楚文库》所列书目共计1372种,其中“文献编”725种(先秦至明代281种、清代272种、民国172种),“方志编”396种,“研究编”251种,计约1600册。“文献编”是从众多典籍中遴选出的代表性著作,以传世文献为主,兼取出土文献、民间文献等未刊文本;“方志编”大体照单全收现存湖北旧方志;“研究编”包括研究荆楚史地文化、荆楚人物、荆楚风物的重要现代学术著作和工具书。
      春秋战国时期的老子、庄子,宋代苏东坡、明代李贽、晚清张之洞等,都有著作纳入《荆楚文库》。
      冯天瑜说:“在编选书目时,我们注意处理了其中关系。”湖北乃楚故地,先秦时期楚疆域远大于现在行政建制的湖北,此谓“大楚”。展现荆楚文化初原,当广涉大楚,凡在先秦时出生或生活在楚境,受楚国治理者,或与楚文化关系密切者,均视为荆楚人士,其著述为荆楚文献。遵循先秦以“大楚”取材,秦汉以下着眼“小楚”的原则,出生在楚苦县的老子、出生在宋蒙地的庄子(庄子作品多写楚国人事,对楚国哲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至关重要),相关著作均为收录对象。
      另外,对鄂籍人士著述、寓鄂人士在鄂著述、非鄂籍人士述鄂著述,凡有较高学术价值者兼收并蓄。冯天瑜介绍,宋代的苏东坡曾经贬谪黄州,他的文学创作高峰、书法艺术的高峰均在此形成。明代的李贽有很长一段时期生活在今天的麻城境内,他的主要著作都在这里完成。张之洞也属于此例。
      “我认为,《荆楚文库》照单全收了现存湖北旧方志,兼取出土文献、民间文献等未刊文本,是它的两大特点。”冯天瑜说。
      据悉,在书目制订后,编辑部仍然发现还有《楚史梼杌》、唐襄阳刘言史等作品没有收入,有待通过讨论再增补进来。同时,有些列入的刻本或抄本,也还需要专家目验才能确定是否收入或者是否仍然存世。

      目前,《荆楚文库》第一批拟出版的书已经挑选出来,在通过进一步终审之后,这项浩大的文化工程即将于明年推出首批成书。

http://hbrb.cnhubei.com/html/hbrb/20151218/hbrb2805927.html